《新兵器军事论》节选——巷战篇:维度纵深与立体攻防

《新兵器军事论》·卷五·攻坚篇·第三章:论城市巷战之新法——兼议“楼层”维度之利用

(公输巧 原著,枢密院兵学参赞 李牧 节录并加案语)

李牧案: 公输巧军师之《新兵器军事论》,多着眼于平原旷野之大规模决战,及其“迅雷铳”、“行地龙”等利器之运用。然其于攻坚之学,亦有精辟之论。尤以其论城市巷战一章,引入“楼层”之维度,强调立体攻防,即便在今日(新政七十年)观之,仍具振聋发聩之效。特节录其要,以飨同道。

原文节录:

夫攻城略地,自古为兵家大事。然破城之后,或遇顽敌据守街巷,与我逐屋争夺,此即所谓“巷战”也。传统巷战,多为平面之攻防,兵力拥塞于狭窄街道,弓弩难施其远,骑兵无用武之地,短兵相接,死伤惨重,往往事倍功半。此皆因未明城市之构造,未尽地形之利用也。

城市者,非仅平面之棋盘,乃多层叠加之“立体迷宫”也。 寻常民居,尚有庭院墙垣之隔;富户商铺,更有高楼深宅之险。尤以当今洛阳、建业等大都邑,工商繁盛,人口稠密,房屋多起二层、三层,更有那“百货楼”(通俗时代出现的大型综合商场)高达五六层者,鳞次栉比,街巷交错,屋檐相连。此等“楼层”之存在,便为巷战开辟了**“垂直维度”**之新战场。

若我军攻入敌城,敌据高楼固守,则我军仰攻,矢石难及,伤亡必大。反之,若我军能先机制胜,占据城市制高点(如钟楼、鼓楼、或城中最高之建筑),则可俯瞰全局,以“迅雷铳”等远射兵器,压制敌军于街巷之中,支援我方地面部队逐层清剿。

故巷战之要,首在争夺“楼层”之控制权,变平面之拉锯为立体之穿插与分割。 其法有三:

  1. “飞兵夺顶”之术:

    • 于攻城之前,当遣精锐小队,携带轻便之攀援工具(如钩索、飞爪、竹梯等),乘夜色或利用烟火掩护,潜入城内,突袭并占领关键之高层建筑。
    • 一旦占据,立即构筑简易工事(如以家具堆叠为掩体,以门板加固窗棂),并以号角、旗帜或“信鸽”(若已用于军事通讯)与城外主力联络,指引主攻方向,或扰乱敌军部署。
    • 若配以小型“迅雷铳”(公输巧设想中可单兵或小组携带的轻型版本),则其威胁更大,可成“高空之利刃”。
  2. “破壁穿房”之法:

    • 街巷狭窄,正面冲击,代价高昂。当鼓励士兵运用“工兵之技”(如使用撬棍、铁锤、短斧,乃至少量“爆破筒”——利用火药定向爆破的早期设想),于相邻房屋之墙壁、楼板处,打通路径,避开敌军正面火力,迂回穿插至敌后或其侧翼。
    • 此法需预先对城市建筑结构有所了解(或通过俘虏、内应获取情报),并对士兵进行专门之“破障”训练。
    • 攻占一屋,即以此为据点,向四周扩散,逐层逐屋清剿。切忌贪功冒进,陷入重围。
  3. “火攻水淹”之辅佐(慎用):

    • 若敌据守之房屋坚固,难以强攻,且其周围无重要民用设施或我军已占区域,可考虑辅以火攻。然火势难控,极易蔓延,伤及无辜,当慎之又慎,非万不得已不可用。
    • 若城市临近水源,或有内河水道,亦可考虑掘堤引水,或利用“高压水龙”(利用水力或人力压缩,将水流高速喷射的装置,公输巧曾有此构想用于消防或攻坚)冲击敌据点。然此法亦易造成大面积破坏,需权衡利弊。

巷战之防御,亦当充分利用“楼层”之利:

  1. “立体交叉火力网”:

    • 守军当于不同楼层、不同方向之窗棂、墙垣、屋顶,设置射击点,形成远近高低、相互支援之交叉火力。使攻方无论从何角度进入,皆面临多重打击。
    • 关键街口,更应于两侧高楼之上,布置强弩或小型“迅雷铳”,形成“死亡通道”。
  2. “层层设防,诱敌深入”:

    • 不必固守每一房屋,可有计划地放弃外围建筑,将敌引入预设之“口袋阵”或“连环陷阱区”。
    • 于楼梯、通道、门窗等处,设置障碍(如拒马、铁丝网雏形、滚木擂石),或埋设“地雷”。
    • 利用房屋结构,预留暗道、射击孔、以及紧急撤退之路线。
  3. “以静制动,扰敌疲敌”:

    • 巷战非一日可下,守军当充分利用熟悉地形之优势,昼伏夜出,小股袭扰,断敌粮道,捕杀其巡逻小队,使其疲于奔命,士气低落。
    • 利用“空城计”或“疑兵计”,虚实结合,使敌不敢轻易深入。

公输巧总结曰: “巷战者,非勇力之争,乃智慧与空间之博弈也。不知‘楼层’之维度,不明立体之攻防,则如同盲人摸象,难得其要。善用巷战者,能以寡敌众,以弱胜强。未来之城市,楼宇必将更高更密,则此‘立体攻防’之法,将更为重要。为将者,不可不察也。若能将‘行地龙’(公输巧设想的移动装甲堡垒)缩小其形,使其能穿行于街巷,或以‘飞天鸢’(其设想的飞行器)自高空投掷火弹,则巷战之局面,又将焕然一新矣……”

李牧再案: 公输巧军师此章,其对城市作战“垂直维度”之强调,以及“立体交叉火力”、“破壁穿房”等战术构想,即便以今日之眼光观之,亦不失其前瞻性与深刻性。虽其所设想之“迅雷铳”、“行地龙”等利器尚未完全实现,然其揭示之巷战原理,仍对我军今日于复杂地形(如山地、丛林、乃至未来可能出现的更为密集的堡寨群落)作战,具有极高的参考价值。 其所言“城市乃多层叠加之立体迷宫”,实为至理名言。我军未来若遇城市攻防之战,当以此为鉴,切不可再以传统平原野战之思维应对。将此章内容,结合我朝现有之军械与操典,加以推演与变通,或可编撰出一部更为完善之《汉军巷战要诀》,以备不时之需。公输巧军师之智慧,诚不可量也!

0%