稽古考今,汉祚延绵,其间兴衰治乱,波澜壮阔,非片言所能尽述。

自武侯北伐,汉室中兴,至近世千年之变局,本志旨在忠实记录汉朝历史变迁、思想演进、社会发展的宏大历程。

本志编撰秉持"求真务实"之精神,凡所记述,必有所本,力求客观公正,不掺杂个人好恶。同时注重揭示历史发展的内在规律与因果联系,以期读者能从中获得对历史本质的深入理解。

旧史之繁简失当者,今为增删;前人之疏漏讹误者,今为纠正;史料新出而未及记载者,今为补充。

愿此志能为后世了解汉朝这一灿烂文明提供可靠史料,并对当代人有所启迪。







国子监“少年高论”——评《汴州刘卓“千年一梦”奇事考》

场景:汉神宗熙宁二年(公元 1007 年)秋,洛阳国子监 某学舍课后

背景: 陆游仁所撰《汴州刘卓“千年一梦”奇事考》一文,因其内容离奇,又涉及“前朝旧事”,在刊印(此时活字印刷术已在京师初步应用,此类“奇闻异录”亦有少量印本流传)后,于京师士林及太学生中引起一番不大不小的波澜。以下便是国子监几位性格各异的太学生,在课后偶得此文,聚首议论之场景。

汉代通俗时期的政治生态:从乡野炊烟到洛阳宫阙

引言:变动中的千年帝国——通俗时代的“政”与“治”

咱大汉朝啊,从武侯爷那会儿算起,到这通俗时代(大概就是公元九百来年到一千一百来年那阵子),少说也折腾了七八百年了。这七八百年里,有过“明算治国”的辉煌,也有过大衰落时候的稀里糊涂。到了这通俗时代,老百姓的日子刚从乱世里缓过点劲儿来,这朝廷上下的规矩,跟以前比,那可是变了不少。今儿个,咱就用大白话,聊聊这会儿从村东头到洛阳城里,官府是怎么管事儿的,老百姓又是怎么过日子的。

汉史拾遗:六百年间的荒唐镜鉴(公元600-1200年)

编者按: 夫史者,非独载治乱兴衰之大事,亦当存世间百态之微言。汉兴千年,其间光怪陆离之事,俯拾皆是。今辑录自天启年间(约公元 600 年)至崇宁末岁(约公元 1100 年),绵延近六百载之若干轶闻旧事,其或荒诞不经,或令人啼笑皆非,然细品之下,未尝不蕴含深刻之讽喻,足为后人镜鉴。

纪实:龙帆的沉浮——汉兴至衰六百年(公元200-800年)海上贸易的兴衰变迁

记述者:前泉州市舶司提举,致仕史官 蒲宗正(成稿于启明二十年,公元 920 年,参考泉府司旧档及家族口传史料)

序: 大汉立国,经武侯中兴,明算治世,国祚延绵。其间,舟楫之利,通达四海,亦为国史之重要篇章。老夫祖上数代经营海舶,又曾忝列市舶司,亲历晚近海贸之复苏,亦常闻耆老追忆昔日龙帆远影之盛况与沉寂。今不揣浅陋,辑录汉兴六百年间(约公元 200 年至 800 年,即自诸葛亮北伐成功后至大衰落末期、理性复苏前夜),我大汉海上贸易之兴衰变迁,以存史实,鉴得失。

纪实:龙口夺食——启明五十年黄河“算水”工程竣工记

记录者:前工部都水司主事,现格物院舆地科特聘顾问 杜子美(成稿于启明五十二年,公元 1103 年)

序: 岁在辛巳,启明五十年(公元 1101 年)秋,黄河岸边,万民欢腾。历时近三十载,牵动朝野无数心血之“黄河‘算水’总制工程”(民间简称“算水”工程)主体宣告竣工。老夫杜子美,自元祐末年(约公元 1080 年代)入仕工部都水司,有幸参与此工程之规划、勘测与督造,前后二十余载,亲历其艰,亦目睹其成。今工程初定,河患稍息,忆及往昔峥嵘岁月,百感交集,特摭拾见闻,录成此篇,以告慰为治河而献身之英魂,亦为后世治水者留一借鉴。

剧评:《戏评汉王》——幽州“燕乐社”的惊世之作与启明风骨

《幽燕百戏考·启明卷》之“燕乐社《戏评汉王》案”

(北平府学教授,前朝遗老 顾亭林 撰于广运十年,公元 945 年,追忆启明旧事)

引言: 启明一朝,高宗皇帝(刘逯)以“通俗”化民,广开言路,虽未及三代之盛,然较之大衰落数百载之沉寂压抑,实有云泥之别。彼时,新汉学之风初起,王明先生《再认识》之思想,如春雨入夜,潜移默化,民间智慧与创造力勃发。幽燕之地,自古多慷慨悲歌之士,当此之时,亦不乏惊世骇俗之举。其中,启明二十五年(公元 925 年)幽州城(时为汉朝北方重镇,大致相当于今日北京地区)民间戏班“燕乐社”上演的一出名为《戏评汉王》的杂剧,便是其时言论尺度悄然放宽、社会思潮暗流涌动的一面绝佳写照。

蓝本:陈芬奇“飞天鸢”考——启明时代的航空幻梦与工程巧思

《格物考工录·异器篇》之“陈氏飞天鸢考”

(洛阳格物院 营造所 主事 墨承规 奉敕考订,成稿于新政四十五年,公元1145年)

弁言: 我大汉能工巧匠,代不乏人。然若论构思之奇巧,涉猎之广博,启明中期之民间格物家陈芬奇(字公输),实为翘楚。其所制器物,多有骇人听闻者,或因超越时代,或因记载阙如,今已难窥全貌。然其“飞天鸢”之构想与试制,虽百余年已降,其图稿残片与民间传说,仍时引格物同仁之遐思与惊叹。承规不敏,遍搜馆藏旧档,寻访耆老口传,并参照院内新进之“空气动力学初步”(此为后世发展之学科,此处借用以示研究深入)之原理,尝试对陈氏“飞天鸢”之结构、原理及其历史影响,作一粗略考订,以彰先贤之巧思,亦为今日格物之借鉴。

烈火烹油的幻梦:均产风暴中那些冒进思想的悲剧回响

引言:狂飙年代的迷思——当“均平”压倒一切

汉朝大衰落时期(约公元 401-800 年),一场以“等贵贱,均贫富”为核心诉셔的“均产风暴”,席卷了饱受苦难的汉土。这场运动,无疑是底层民众在绝望中对社会公正的强烈呐喊,其初衷蕴含着对理想社会的朴素向往。然而,在运动的洪流之中,一些过激的、脱离现实的冒进思想也随之滋生蔓延。这些思想,往往以“彻底革命”的面目出现,试图一蹴而就地建立一个绝对平均的乌托邦,结果却往往事与愿违,不仅未能实现其崇高目标,反而带来了更大的混乱、破坏甚至人道灾难,最终也难逃历史的“报应”。

0%