稽古考今,汉祚延绵,其间兴衰治乱,波澜壮阔,非片言所能尽述。

自武侯北伐,汉室中兴,至近世千年之变局,本志旨在忠实记录汉朝历史变迁、思想演进、社会发展的宏大历程。

本志编撰秉持"求真务实"之精神,凡所记述,必有所本,力求客观公正,不掺杂个人好恶。同时注重揭示历史发展的内在规律与因果联系,以期读者能从中获得对历史本质的深入理解。

旧史之繁简失当者,今为增删;前人之疏漏讹误者,今为纠正;史料新出而未及记载者,今为补充。

愿此志能为后世了解汉朝这一灿烂文明提供可靠史料,并对当代人有所启迪。







纪实:龙口夺食——启明五十年黄河“算水”工程竣工记

记录者:前工部都水司主事,现格物院舆地科特聘顾问 杜子美(成稿于启明五十二年,公元 1103 年)

序: 岁在辛巳,启明五十年(公元 1101 年)秋,黄河岸边,万民欢腾。历时近三十载,牵动朝野无数心血之“黄河‘算水’总制工程”(民间简称“算水”工程)主体宣告竣工。老夫杜子美,自元祐末年(约公元 1080 年代)入仕工部都水司,有幸参与此工程之规划、勘测与督造,前后二十余载,亲历其艰,亦目睹其成。今工程初定,河患稍息,忆及往昔峥嵘岁月,百感交集,特摭拾见闻,录成此篇,以告慰为治河而献身之英魂,亦为后世治水者留一借鉴。

剧评:《戏评汉王》——幽州“燕乐社”的惊世之作与启明风骨

《幽燕百戏考·启明卷》之“燕乐社《戏评汉王》案”

(北平府学教授,前朝遗老 顾亭林 撰于广运十年,公元 945 年,追忆启明旧事)

引言: 启明一朝,高宗皇帝(刘逯)以“通俗”化民,广开言路,虽未及三代之盛,然较之大衰落数百载之沉寂压抑,实有云泥之别。彼时,新汉学之风初起,王明先生《再认识》之思想,如春雨入夜,潜移默化,民间智慧与创造力勃发。幽燕之地,自古多慷慨悲歌之士,当此之时,亦不乏惊世骇俗之举。其中,启明二十五年(公元 925 年)幽州城(时为汉朝北方重镇,大致相当于今日北京地区)民间戏班“燕乐社”上演的一出名为《戏评汉王》的杂剧,便是其时言论尺度悄然放宽、社会思潮暗流涌动的一面绝佳写照。

蓝本:陈芬奇“飞天鸢”考——启明时代的航空幻梦与工程巧思

《格物考工录·异器篇》之“陈氏飞天鸢考”

(洛阳格物院 营造所 主事 墨承规 奉敕考订,成稿于新政四十五年,公元1145年)

弁言: 我大汉能工巧匠,代不乏人。然若论构思之奇巧,涉猎之广博,启明中期之民间格物家陈芬奇(字公输),实为翘楚。其所制器物,多有骇人听闻者,或因超越时代,或因记载阙如,今已难窥全貌。然其“飞天鸢”之构想与试制,虽百余年已降,其图稿残片与民间传说,仍时引格物同仁之遐思与惊叹。承规不敏,遍搜馆藏旧档,寻访耆老口传,并参照院内新进之“空气动力学初步”(此为后世发展之学科,此处借用以示研究深入)之原理,尝试对陈氏“飞天鸢”之结构、原理及其历史影响,作一粗略考订,以彰先贤之巧思,亦为今日格物之借鉴。

烈火烹油的幻梦:均产风暴中那些冒进思想的悲剧回响

引言:狂飙年代的迷思——当“均平”压倒一切

汉朝大衰落时期(约公元 401-800 年),一场以“等贵贱,均贫富”为核心诉셔的“均产风暴”,席卷了饱受苦难的汉土。这场运动,无疑是底层民众在绝望中对社会公正的强烈呐喊,其初衷蕴含着对理想社会的朴素向往。然而,在运动的洪流之中,一些过激的、脱离现实的冒进思想也随之滋生蔓延。这些思想,往往以“彻底革命”的面目出现,试图一蹴而就地建立一个绝对平均的乌托邦,结果却往往事与愿违,不仅未能实现其崇高目标,反而带来了更大的混乱、破坏甚至人道灾难,最终也难逃历史的“报应”。

难评:元祐末年的沈家悲剧——丝线下的血泪与“和谐”下的阴影

讲述者:洛阳“百晓生”茶馆 说书人 张三 (约于崇宁初年,公元1088年左右讲述)

列位看官,今儿个咱不说那帝王将相的赫赫战功,也不讲那才子佳人的风花雪月。咱单说一段就发生在前些年,元祐末年间(约公元1080-1085年),江南苏州府,一户曾经富甲一方的丝织大户——沈家的悲惨故事。这沈家啊,当年可是响当当的名头,他家的丝绸,那是上贡朝廷、远销海外的珍品。可谁能想到,这么大一份家业,短短几年功夫,就落了个家破人亡、妻离子散的下场。这事儿啊,真是让人想说点啥,又不知从何说起,俩字儿——难评

难评(海外):沈家的龙船——远航的诱惑与破碎的罗盘

讲述者:泉州“听涛楼”茶馆 说书人 海老(约于崇宁十五年,公元1100年左右讲述)

列位看官,咱泉州港千帆竞渡,万国来朝,那都是托了祖宗的福,也托了当今圣上(指徽宗刘佶,或其前任哲宗刘煦)的开明。可要说这出海贸易啊,风光背后,也是步步惊心。今儿个,海老我不说那蒲氏(泉州航海世家)如何富甲天下,单表一桩就发生在本港,几十年前元祐年间(约公元1050-1080年,对应哲宗刘煦时期),泉州沈家那桩“龙船远航”的惨事。这事儿啊,每每提起,老辈儿泉州人都会摇头叹息,说一句——“唉,沈家的龙船——难评啊!”

奇书传世:《汉唐宋演义》——汴州说书人石破天的“梦境实录”与“幻史”新章

记述者:前翰林学士,现洛阳书院讲席 苏子瞻 成稿于元祐十五年,公元 1055 年)

序: 熙宁盛世,文风鼎盛。高宗皇帝(刘逯)开“通俗”之先河,神宗皇帝(刘启)继以“新政”之锐气,我大汉文化,历经数百年沉寂,终又见百花齐放之象。其间,白话文学之兴起,尤为引人瞩目。前有司马长风(《梦断广寒》作者)之浪漫剧作,后有无数话本、小说流传于市井。然若论其构思之奇诡,体系之宏大,影响之深远者,莫过于熙宁三十三年(公元 1038 年)前后,由汴州一位名不见经传的说书人石破天所著之白话章回体小说——《汉唐宋演义》(亦有坊本题为《刘卓梦游录》或《三朝幻史》)。此书一出,洛阳纸贵,风靡朝野,被时人誉为“奇幻小说一绝”,亦引发了关于历史真实与文学想象之激烈论争。

奇书拾遗:《看真起伏》——市井匹夫眼中的汉室兴衰(节选)

编者按: 史海浩瀚,泥沙俱下。正史之外,常有“不入流”之野语村言,其文辞或鄙陋,其观点或偏激,然偶亦有振聋发聩之论,可为正史之补充,亦可为后人多一重审视历史之维度。今录汉代通俗时代中期,一部流传于市井之间、作者不详、署名“独行客”之奇书《看真起伏》数则,其言辞辛辣,直指时弊,观点更是与当时官方推崇之新汉学大相径庭。其论或有偏颇,然其揭示之某些“真相”,亦引人深思。

0%